说起今天的北国明珠——大连,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它的辖区旅顺,就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了,可是在历史上,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旅顺的重要性都极其明显。称其为东北亚的历史枢纽毫不为过。
旅顺因有峡湾和山体屏蔽,是天然的军港选址。在明清鼎革的战火纷飞之际,就曾驻扎过明朝水师和东江军。然而旅顺真正的“发迹”,还是要从近代史谈起。19世纪80年代,清廷下决心“大治水师”,敕令李鸿章筹建北洋舰队,李遂开始了舰队基地的选址与营建工作。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1890年,旅顺海军基地基本宣告建成,包括军港铁码头、弹药库、修船厂、自来水厂、营房、煤库等在当时整个远东都一流的设施。除此之外,为加强防御,在面向旅顺群山上,面向大海的方向,清廷又先后修建了黄金山炮台、馒头山炮台等9座炮台,在陆路方向上修建了8座炮台。此时旅顺拥有碉堡、炮台等防卫设施50余座,要塞炮100多门,驻防官兵约4000人,被称为“东亚第一要塞”“远东第一军港”。
①甲午战争是旅顺第一次在历史上留下耻辱的一笔。1894年10月,日军在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奇怪的是在登陆过程中未遭遇清军的任何抵抗。
11月6日,日军从陆路攻陷金州,旅顺港北路门户洞开。随后清大连守将赵怀业不战而逃,日军轻而易举的兵临旅顺城下。11月21日,日军对旅顺发起总攻,结果这座“东亚第一要塞”竟然在短短一天内就完全陷落。
旅顺大屠杀
随后,日军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旅顺大屠杀,杀死了城内平民2万余人。甲午战争中旅顺的失陷使得北洋海军丧失了最重要的修理基地,也极大地破坏了黄海、渤海防御体系的完整性,使得北洋海军丧失了迂回空间,在李鸿章“保船避战”的错误指挥下,舰队只得龟缩威海卫,为最终被全歼和甲午战争的彻底失败打下了悲剧的伏笔。
②日俄战争时期的旅顺围攻几乎是甲午战争期间威海卫作战的一次翻版。起先,日军在海上采用鱼雷艇偷袭,在陆地扫除外围防御,已经削弱了旅顺俄海陆力量。但俄舰队主力和大批陆军龟缩旅顺,对日军仍是如鲠在喉,不仅这些俄军本身是巨大威胁,其存在还牵制着日军大批兵力。
1904年11月,日军对旅顺发起总攻,在付出比俄军更加惨重的伤亡代价后,终于换得城内俄军的投降。日俄战争中的旅顺战役,歼灭了俄辽东半岛陆军主力和太平洋舰队主力,与对马海战和奉天会战一样,是整场战争中决定日本胜势的关键战役。
③日俄战争50年后,美国为换取苏联对日作战,又一次在《雅尔塔协定》上出卖中国的旅顺给了苏联。这时,斯大林终于实现了几代俄国统治者的梦想——在东亚获取稳定的不冻港作为出海口。然而,这种好景,只持续了十余年,便又消失了。
这一次,旅顺港终于迎来了它真正的主人——新中国。正是新中国在朝鲜战争中震惊世界的表现,迫使苏联终于不得不将旅顺吐出物归原主。从此,苏联的势力远离了中国东北,而得到了完整东北工业基地的新中国,才可能展开国家建设。旅顺军港也完全回到人民海军的手中,为保卫新中国的蓝色国土奉献力量。
|